两会声音 | 建筑业需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
发布时间:2017-03-19 11:40:21 点击:魏少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,建筑业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亟待变革。建筑业变革发展可以通过建筑工业化,变革传统建筑生产方式,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仅为3%至5%,与欧美和日本50%至70%的工业化比例相比,还有相当大的差距。
魏少军说,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普遍存在资源能耗高、环境污染严重、人员劳动强度大、工程质量和安全无法有效保障等问题。据统计,建筑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30%,钢材消耗量占社会钢材消耗总量的50%,每年产生建筑垃圾15至24亿吨。因此,通过工业化生产、装配式施工,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施工作业环境,还能有效减少现场的资源浪费,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。数据显示,工业化方式能够缩短工期40%以上,减少建筑垃圾70%以上,提高建筑物寿命到100年,真正实现百年建筑。
“但从目前来看,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与挑战。”魏少军表示,一方面,现阶段由于缺乏标准化设计,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较高,购房者对装配式建筑认知不够,开发企业考虑成本原因,多不愿采用。另外,国家和各地方虽然出台了多项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政策,但缺乏针对产业化发展详细、系统的政策制度,实施方案的研究与制定仍然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补,已经出台的部分政策没有具体实施细则,无法得到有效落实。
“人才短缺也是阻碍装配式发展的重要因素。”魏少军说,目前从事建筑产业化的人才数量少、整体素质不高,普遍缺乏固定的工厂、施工现场技术工人,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。
魏少军直言,事实上,阻碍建筑业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税率问题。他表示,建筑工业化产品需按照制造业纳税,增值税税率高达17%,远高于建筑企业按工程造价3%的纳税标准,加大了生产企业的成本,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。
针对目前发展瓶颈,魏少军认为,应深入研究并出台与各发展阶段实际情况相适应的“发展规划”和“发展导则”,全面指导建筑产业化发展。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具体实施细节,保证出台的政策有效落地,让装配式建筑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,如装配式项目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时可以不停工,在土地出让方面设定条件,规定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比例,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等。
在技术方面,他指出应完善技术标准体系,规范标准化发展。大力开展建筑标准化、系列化、通用化的研究,形成覆盖建筑设计、部品生产、施工安装及验收、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统一的标准体系,为推进装配式建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。
魏少军建议,加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,总结、推广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并加强宣传引导,全方位、多角度宣传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优势,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认同度,营造良好市场氛围。建立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,不断输送专业人才。可由政府牵头,政企合作方式成立培训机构,围绕装配式项目的设计审查、施工管理、质量监督、验收规定等开展人员培训;大力开展农民工教育与培训,把现有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,为产业化发展储备充足的技术工人。